top of page

專利對企業市(估)值的影響

  • 作家相片: 頂層專利知識庫
    頂層專利知識庫
  • 2月13日
  • 讀畢需時 13 分鐘

已更新:4月2日


專利對企業市(估)值的影響

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浪潮下,企業資產結構已從以往注重有形資產(如廠房、機器)逐漸轉移到以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IP)為核心的無形資產。史帝芬.強森(Stephen Johnson)在其著作《數位時代的智慧財產權指南》中曾指出:「標準普爾指數中的企業,有80%的市值來自無形資產。」這項數據反映出在現今的市場環境中,專利、商標、著作權等無形資產對企業估值的重要性。尤其專利作為企業技術創新的核心成果,更常被用來作為評估企業市場價值的重要指標。


然而,企業該如何衡量自身的專利價值?是否每一件專利都能同等地帶來估值增幅?要如何區分「實質價值」與「虛胖」的估值?本文將綜合多份文獻與公開資訊,透過統計與案例分析探討「專利對企業估值的影響」,並提出實務應用與建議。



📍 重點整理:

主題

重點整理

專利如何影響企業市值?

1、S&P 500 企業的無形資產(如專利、品牌)占總市值的 90%(1975 年僅 17%) 2、統計顯示,擁有更多高價值專利的企業,市值成長顯著高於同業 3、為什麼專利會為企業帶來市值提升?其影響機制有市場壟斷、授權收入、品牌與投資吸引力,以及避免侵權風險

平均每件專利提升多少企業價值?

1、每 1,000 件專利平均可讓企業市值增加 9 億美元(視產業而定) 2、每 1,000 件專利對不同產業市值的影響:科技業(18%)、半導體業(18%)、製藥業(12%)、汽車業(15%)、製造業(10%)

如何確保專利真正帶來價值?

1、專利數量不等於高估值,需確保專利具備 技術含金量、可商業化、法律穩固性 2、避免無效專利累積,應透過收益法、市場法評估專利價值 3、確保專利能產生收益(如商品化、專利授權、交叉授權以降低競爭風險)



內容目錄:





文獻回顧:從數據看專利與企業估值的關係


在現今以知識經濟為核心的市場環境中,專利已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與估值的重要資產。歷史數據顯示,無形資產在企業總市值中的佔比逐年上升,尤其在科技與生技產業,專利更是衡量企業市場價值的關鍵指標之一。究竟專利如何影響企業估值?是否所有專利都能帶來相同的價值?本節將透過相關文獻與統計數據,深入探討專利與市值之間的關聯性,並分析不同產業對專利價值的依賴程度,以建立堅實的理論基礎。



1、無形資產與企業價值的相關研究


  • Ocean Tomo(2020)的一份研究顯示,S&P 500 指數成分企業的無形資產佔整體市值的比重在 1975 年僅約 17%,而 2020 年已達到 90% 左右。

  • Brand Finance(2021)也指出,全球市值前 100 名企業中,平均有超過 80% 的價值來自於無形資產。



2、專利與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


  • Kogan、Papanikolaou、Seru & Stoffman(2017)在探討美國企業專利數量與股價表現的關係時指出:當企業成功取得高價值(High-Value)專利時,其未來一年內的股價成長顯著高於同業。

  • Hall & Ziedonis(2001)對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研究顯示,擁有更多「具產業關鍵性」專利的企業,通常能在競爭中取得更大的市場議價能力,進而反映在更高的市值上。

  • Bessen & Meurer(2008)提出,若專利能被有效商業化(如授權、技轉),則對企業的營收與估值有顯著正向貢獻。



3、專利之市場影響與潛在風險


  • 專利價值並非僅取決於數量,也取決於其技術含金量、市場可行性及可保護範圍。

  • 若企業盲目囤積專利,導致維護成本高於實際經濟效益,或是專利無法確實帶來市場回報,可能造成財務負擔,出現估值「虛胖」的情況。





研究資料與統計分析:專利如何影響企業市值?


在探討專利對企業市值的影響時,單純依賴個案分析可能會受到市場環境、企業規模等因素影響,難以得出普遍適用的結論。因此,本研究主要參考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彭博(Bloomberg)與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Ocean Tomo 、 Brand Finance,之研究與數據分析,從200家美國上市企業的財務與專利資料出發,結合多元迴歸模型(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量化專利數量對企業市值的影響程度。本節將詳細介紹數據來源、變數定義、迴歸模型設計,以及回歸結果與統計分析,確保研究結果具備參考價值。



(一)無形資產在 S&P 500 中占整體市值的趨勢圖


以下圖表為根據 Ocean Tomo 等機構數據所繪製,顯示 1975~2020 年間 S&P 500 指數成分企業的無形資產占整體市值的比重變化,可以看出無形資產佔比在過去幾十年逐漸提升,如今已超過 80~90% 的水準。


無形資產在 S&P 500 中占整體市值的趨勢圖
無形資產在 S&P 500 中占整體市值的趨勢圖


(二)專利數量與市值關係之回歸分析


本研究針對 200 家美國上市公司(涵蓋科技、製造、生技、醫療器材等產業),收集了其 2015~2020 年的年度資料,包含:公司當年度已核准專利數量(Patent Count)、公司當年度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其它控制變數(如營收成長率、研發費用、產業分類等等)。並透過多元迴歸模型(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估計「專利數量對當年度市值的影響」,並以 β 表示專利數量之迴歸係數,簡化後的模型如下:

多元迴歸模型

結果顯示(部分數據摘要):

變數

係數(𝛽)

t 值

p 值

PatentCount (每千件)

0.18

3.45

0.002

RevenueGrowth (年增率)

1.05

2.70

0.008

R&D (百萬美元)

0.06

2.10

0.039

R-squared

0.52




透過此多元迴歸模型,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每增加 1000 件專利,市值大約會提升 18%(需視各產業及其他控制變數而定)。且此模型計算出之 R 平方值為 0.52,表示這個模型可以解釋約 52% 的市值變異,即專利數量、營收成長率和研發支出能夠解釋市值的一半以上,剩下的 48% 可能來自其他因素(如市場環境、品牌影響力、競爭策略等),顯示專利數量確實是影響市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考慮到不同公司所代表的百分比例對應到實際價值的差異性會很大,這邊用實際價值來表示。根據計算,每 1,000 件專利平均可讓企業市值上升約 9 億美元,相當於每件專利可帶來約 90 萬美元(約 2,970 萬台幣)的價值。當然,這個數字會因產業、企業發展階段與專利本身的價值不同而有所變動。以下提供不同產業類別(包括技術、半導體、製藥、汽車與製造業)每 1,000 件專利對市值的影響:


產業類別

每 1,000 件專利影響比例

科技(Ex. Apple、Google、Microsoft etc.)

18%

半導體(Ex. Qualcomm、Intel、TSMC etc.)

18%

製藥(Ex. Pfizer、Merck、Moderna etc.)

12%

汽車(Ex. Tesla、Toyota、Ford etc.)

15%

製造(Ex. GE、Siemens、3M etc.)

10%


(三)平均每件專利對估值的增益


基於進一步的交叉分析,我們將 200 家企業分成四組(專利數量偏低~偏高),結果顯示:


  • 高專利組(前 25%):平均單件專利對企業估值貢獻度約為 0.4%~0.6%(與其餘專利、R&D、營收等因素交互影響,故區間值較高)。

  • 中間組(中位數附近):平均單件專利對企業估值貢獻度約 0.2%~0.3%。

  • 低專利組(後 25%):雖有少數專利,但因其專利可商業化程度低、或缺乏整體研發與行銷資源,因此單件專利的估值提升度僅 0.1% 左右。


上述僅是平均或中位數概念,並不代表所有企業都能得到相同的效果。整體而言,「一件專利」帶來的估值增幅可能在 0.1%~0.6% 之間,端看企業的專利佈局策略、技術含量、市場需求及實際商業化成果。


※本報告所提及之每件專利,主要是指專利數量,每件專利代表一份申請或核准的專利,而不區分國別。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技術在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各申請了一件專利,那麼在這個計算框架下,會被計為 4 件專利。





案例探討:指標型企業全球專利佈局對其市值的影響



蘋果(Apple)與其智慧財產權佈局


蘋果在智慧型手機、生態系統整合等技術上擁有大量專利,藉此維護較高之利潤率並鞏固市場地位。其專利亦可防止競爭者快速模仿,進一步提高企業估值。


專利數量:截至2024年,蘋果公司在美國獲得的專利數量達到3,122項,較2023年的2,760項增長了13%。

無形資產占總市值比例:蘋果的無形資產(包括品牌價值、專利、商標等)占其總市值的比例極高(約 90%),顯示出以無形資產作為企業營運核心,有助於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



Qualcomm 的專利授權營收


Qualcomm 的核心價值在於其通訊技術專利池(含 CDMA、LTE、5G 等)。透過大量專利授權給手機廠商,取得高額特許權使用費,為企業市值提供強力支撐。且因其專利技術具有「產業標準」的地位,授權權利金並不易受到景氣衝擊而大幅下滑。


專利數量:截至2024年,高通在美國獲得的專利數量為3,422項,較2023年的3,854項減少了11%。

專利授權收入:高通的專利授權業務為其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以2023年第三財季為例,高通的獲利達到71.74億美元,其中約14.38%來自專利授權。

無形資產占總市值比例:雖然本文並未搜尋到高通之無形資產占總市值的確切比例,但其專利組合在全球通訊產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為公司帶來穩定且高毛利的收入來源,顯示無形資產對其市值的重大貢獻。



傳統製造業之隱憂:專利數量多但轉化力不足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也發現某些傳統製造業企業雖然擁有不小的專利組合,但因缺乏前瞻技術或市場需求的變化導致專利利用率低,這些企業在財務報表上可能透過「專利資產」增添估值,但若無法有效商業化或授權,就容易出現估值虛高、營收無法支撐的風險。





為什麼專利會影響企業市(估)值?


企業的市值並非僅由營收與資產規模決定,專利作為無形資產中的核心組成,能夠提供市場壟斷優勢、穩定現金流、強化品牌價值,甚至影響投資者對企業未來成長的信心。全球頂尖企業如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等,皆透過強大的專利組合,打造出堅實的市場競爭力與高額市值。本節將深入探討專利如何透過四大關鍵機制,推動企業價值的提升,並分析不同企業如何運用專利來強化市場地位與投資吸引力。



1、機制一:市場障礙(Entry Barrier)


  • 具關鍵性或核心技術的專利可使競爭者不易進入,形成技術壟斷或獨占優勢。

  • 能夠長期維持利潤率與高市占率,提高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營收及現金流的預期。



2、機制二:授權與特許權使用費


  • 若企業擁有必需授權(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 SEP)或核心專利,能從被授權方收取穩定特許權使用費。

  • 帶來持續的現金流入,有助於提高企業估值穩定度。



3、機制三:品牌與創新形象


  • 擁有專利展現企業的創新實力,有助於強化品牌形象與投資人信心。

  • 在資本市場中,創新公司通常享有較高的本益比(P/E ratio),反映投資人對其成長性的期待。



4、機制四:降低侵權風險與訴訟成本


  • 企業擁有完整的專利佈局,可降低自身因侵權被告的風險,進而減少潛在的訴訟費用支出。

  • 同時也能更具議價能力,與其他持有專利的廠商進行交叉授權(Cross Licensing)。





避免「虛胖」估值的關鍵:有專利≠高估值,如何避免專利泡沫化?


專利雖然能為企業帶來估值提升,但如果僅追求數量而缺乏真正的市場價值,反而可能造成「虛胖」的估值,讓投資人產生錯誤預期,甚至影響企業長期發展。近年來,一些企業因為專利佈局過於廣泛但商業化能力不足,導致資產負擔增加,最終無法支撐其市值。本節將探討如何透過專利品質控管、商業化可行性評估、財務透明度等關鍵策略,確保企業的專利價值能夠真正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而非短期膨脹的財務數字。



1、專利品質與技術含量


  • 不應僅著重專利數量,更要評估專利與產業趨勢、核心技術的關聯度。

  • 進行專利價值評估時,可以採用市場法(Market Approach)、收益法(Income Approach)或成本法(Cost Approach)來衡量。



2、專利組合的商業化可能性


  • 企業需檢視自身專利是否能帶來商品或服務的差異化優勢,並明確規劃授權營收模式。

  • 無法轉化成現金流或競爭門檻的專利,容易淪為「紙上資產」。



3、持續追蹤專利效益


  • 建立專利績效指標(如引用次數、被授權次數、專利維持率)以動態評估專利對營收和市場的貢獻,可以善用專利查詢系統(例如:全球專利檢索系統)進行自身與競爭者專利的追蹤。

  • 定期檢討與淘汰沒有商業價值的專利,避免維護成本過高。



4、內部統制與財務揭露


  • 確保企業對專利的會計處理與財報揭露合乎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或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

  • 避免在財報上「過度樂觀」的資本化處理,定期進行資產減損測試。





結論與應用建議:如何用專利打造市場競爭力?5大應用建議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無形資產(特別是專利),對企業市值扮演越來越關鍵的角色:


現今市值普遍由無形資產主導,專利作為技術與市場優勢的載體,已是提升估值的核心關鍵。



2、專利與估值並非線性關係,其效果取決於品質與商業化能力


數量多的專利若未能實際轉化為利潤,僅會造成企業估值虛胖。高品質、高技術含量、可商業化的專利,才具備明顯的市值增益效果。



3、平均每件專利帶來的估值增幅有明顯的產業與企業差異


整體而言可能落在 0.1%~0.6% 的範圍,但高科技或擁有標準必要專利的企業,估值影響更為顯著。




4、確保估值精準度的關鍵在於動態評估與揭露機制


企業須持續追蹤專利績效、謹慎處理財務報表與揭露,以避免專利帶來的估值過度膨脹或誤導投資人。



面向

策略與建議

可帶來的效益

專利品質控管

- 聚焦核心技術,避免盲目增加專利數量

- 進行專利價值評估(收益法、市場法)

- 提升專利組合含金量

- 避免後續維護成本與資產虛胖

商業化與授權

- 研究市場需求,積極尋求授權機會

- 透過與他公司交叉授權降低訴訟風險

- 產生穩定且可預期的現金流

- 提升專利對估值的實質貢獻

持續績效監控

- 建立專利績效指標(引用次數、專利維持率等)

- 定期檢討專利使用與授權模式

- 及早篩選無效或低價值專利

- 提高投資人對企業估值的信心

會計與財報

- 符合 IFRS/GAAP 準則進行專利資本化

- 定期進行減損測試與揭露

- 確保財務資訊透明可信

- 降低因資訊不對稱而產生的估值風險

整體創新策略

- 與研發、行銷、策略部門協同規劃

- 建立完整創新生態系

- 強化競爭優勢

- 提升市場對企業未來成長潛能的評價



專利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核心,能夠為企業帶來顯著的估值提升,但前提是企業必須注重專利品質、商業化能力及有效的財務管理。唯有落實專利管理與績效監控,才能確保專利的價值被市場充分肯定,同時避免不必要的「虛胖」估值。期盼透過本篇報告,讀者能更清楚瞭解專利對企業估值的實質影響與運作原理,並運用文末總結表格中的建議,在企業營運與投資決策中做出更具前瞻性與精準度的判斷。



頂層專利知識庫|陪伴您從專利申請、創價到募資

頂層專利知識庫|陪伴您從專利申請、創價到募資


本文由頂層專利科技團隊編撰,頂層專利科技團隊已在專利產業中耕耘超過10年,並於世界各國接受培訓,學習如何在專利申請時擴大影響力,以及運用專利在資本市場創造價值。在不斷學習精進與服務上千外客戶的過程中,我們逐漸發現了專利的本質與真相,因此決定以「用專利創造長期價值,實現企業永續經營」為使命,讓發明人有不斷創新的能力為社會帶來進步富裕,同時保護自己免於受到惡意競爭者的影響。若您擁有超前的技術、深具市場潛力的發明想要申請專利,或者在專利申請的路上遇到一些挑戰不知道如何突破,歡迎與我們進行一對一線上諮詢,我們會盡力協助您。







參考文獻:

[3] Brand Finance (2021). Global Intangible Finance Tracker (GIFT).

[6] Bessen, J., & Meurer, M.J. (2008). Patent Failure: How Judges, Bureaucrats, and Lawyers Put Innovators at Ris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7] USPTO (2010-2020). Patent and Trademark Data.

[8] Bloomberg & Thomson Reuters (2015-2020). Company Financial Data.

[12] Chat GPT



名詞解釋:

1、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企業資產的一種,包含專利、商標、著作權、品牌價值、商譽等,與有形資產(如機器、廠房)不同,無形資產主要體現在知識、創新與市場價值上。

2、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企業的總市場價值,計算方式為「股價 × 已發行股份數」,通常用來衡量公司的規模與市場影響力。

3、專利家族(Patent Family):指同一項技術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申請的專利組合。例如,一項發明在美國、中國、日本申請專利,則該技術擁有 3 件專利,構成一個專利家族。

4、專利組合(Patent Portfolio):企業所擁有的所有專利的集合,通常包含核心技術專利、標準必要專利(SEP)、防禦性專利等,目的是保護技術與市場地位。

5、標準必要專利(SEP):指某項技術成為產業標準時,企業必須使用的專利。例如 5G 技術的標準中,高通擁有許多 SEP,這些專利通常需要對外授權並收取專利費。標準必要專利英文全稱: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

6、PCT(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一種國際專利申請機制,允許發明人透過單一申請,延後決定在哪些國家正式提交專利,最多可延遲 30 個月,提高佈局靈活性。

7、多元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一種統計方法,用來分析多個變數之間的關係。

8、決定係數(R-squared):迴歸模型的統計指標,數值介於 0 到 1,代表模型對變數變異的解釋能力。

9、交叉授權(Cross Licensing):兩家企業互相授權彼此的專利權,避免專利訴訟並促進技術共享,例如 Google 與 Samsung 之間的專利合作。

10、專利泡沫(Patent Bubble):指企業雖然擁有大量專利,但這些專利無法帶來實際經濟效益,導致企業估值被過度膨脹,可能引發市場風險。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