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如何成功募資?完成這5個里程碑,讓您募資更順利!

  • 作家相片: 頂層專利 羅祐珩
    頂層專利 羅祐珩
  • 3月12日
  • 讀畢需時 10 分鐘

已更新:9月3日


如何成功募資?完成這5個里程碑,讓您募資更順利!

本文由頂層專利科技 資深專利工程師 羅祐珩 編撰



創業就像是在跟時間賽跑,以前有一位創業前輩曾經跟我們說:「在我創業的日子裡,最害怕的就是把店面的鐵門拉開,因為只要鐵門一拉開,就會開始燒錢。」事實上,就算不把鐵門拉開,企業一樣在燒錢,房東可不會因為你不開門就停止收房租,政府也不會因為你沒有收入就停止收勞健保費,因此許多新創選擇運用資本市場的槓桿幫助自己度過創業最艱困的時期,而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募資」。


雖然現在的創業者都已經知道可以透過募資來提供企業營運資金,但仍不得其門而入,究竟如何才能成功取得投資人的資金?想要成功募資需要先完成哪些里程碑?台灣與國際間的天使投資人、創投有哪些投資標的上的要求?本篇將透過過去5年內成功募資的新創進行研究,並提供讀者一個可依循的教戰守則,相信能幫助您募資更順利!



📍 重點整理:

增加募資勝率的里程碑

說明

開發出MVP或產品原型

有 58% 的新創公司在「開發出MVP之後」才獲得首次外部融資

完成市場驗證與用戶增長

幾乎 100% 的成功募資新創在融資前展現了一定程度的市場牽引力(traction),在我們研究範圍內,超過 80% 的種子輪新創呈現了明顯的增長曲線(無論是用戶數或營收)

產生早期營收

超過 75% 的種子輪投資已經投向有收入的新創公司

建立多元的團隊

依據我們的經驗,團隊組成至少需要執行長(兼任管理與銷售)、財務長與技術長,多元且精準的團隊將展現對目標市場的深刻理解與適配性

取得智慧財產權或策略合作

透過取得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增強技術可信度,並建立策略合作或試用計畫,進一步驗證市場接受度



內容目錄:





各類新創公司在募資前所達成的里程碑,以國際募資平台統計數據為例


新創公司在尋求天使輪或種子輪投資時,通常需要向投資人證明他們已經達成某些關鍵里程碑,以降低投資風險、展示商業潛力。以下是各類型里程碑及其具體內容:



1. 產品開發里程碑(MVP、原型):


幾乎所有成功募資的新創在融資前都已有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MVP 是一個具有基本核心功能的產品原型,用以驗證概念並收集用戶反饋。統計顯示,大部分創業者會在完成 MVP 之後尋求首次融資,依據 Fundera 的一項研究發現,有 58% 的新創公司在「開發出MVP之後」才獲得首次外部融資​,相對地,約四成的新創曾在尚未完成MVP時即獲得資金(通常來自朋友家人、天使投資人對團隊的信任等),但這種情況較少且多局限於創業者過往成就或關係網較突出的案例​,一般而言,種子輪階段的創業公司幾乎都已經有可 Demo 的產品。從產業上來看,軟體、網路服務類的新創往往透過 MVP 展示應用場景,硬體或生技類的新創則可能以實驗原型或專利技術作為里程碑,證明產品技術的可行性。



2. 市場驗證與用戶增長里程碑:


除產品原型外,投資人也非常重視市場需求的初步驗證,幾乎 100% 的成功募資新創在融資前展現了一定程度的市場牽引力(traction),在我們研究範圍內,超過 80% 的種子輪新創呈現了明顯的增長曲線(無論是用戶數或營收)。這個結果表明,成功募資的新創在種子輪前通常已經有一批早期客戶正在使用產品,並且顯示出增長潛力,例如,如果一款消費者應用已累積數千名活躍用戶,或一個企業軟體新創已簽下幾家付費試用的企業客戶,都是重要的市場驗證里程碑。投資人往往希望看到用戶規模或參與度指標逐月提升,如果用戶數量本身不大,高速的用戶增長率也可以成為亮點,一份早期投資機構的觀察指出,他們所見多數初創公司的月用戶增長率低於20%,因此如果某團隊月增長顯著高於20%,將會格外吸引投資人注意​,此外,用戶的品質也很重要,目標市場精準的少量用戶往往比無明確定位的大量用戶更有說服力,因此,新創在融資前常致力於取得第一批核心用戶並保持增長曲線。在 B2B 領域,市場驗證則可能以試用訂單、意向書或付費試用的形式呈現,同樣地,創投調查顯示種子輪投資者對成長率期望頗高,有將近一半的投資者期望初創公司年增長率至少每年翻1倍,另有約三分之一的投資者甚至希望尋找能年增長3倍的高速成長公司​,因此,能夠證明快速的用戶或營收增長是募資前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3. 營收與商業模式里程碑:


是否已經開始產生收入(Revenue)也是早期新創的重要里程碑,是否有付費客戶意味著商業模式得到初步驗證,過去幾年中,種子輪公司有無收入的差異對融資影響越來越大,最近的調查數據顯示,超過 75% 的種子輪投資已經投向有收入的新創公司,僅剩不到20% 的種子輪投資發生在尚未有營收的團隊​,例如 2024 年對北美早期 VC 的調查發現,只有 17% 的受訪種子投資者願意投資仍處於零收入階段的公司,83% 的投資者要求公司在種子輪時已有收入記錄​,相比之下,在 2021 年創投熱潮時,許多創業公司甚至在沒有任何營收的情況下就成功募資,但如今環境趨於保守,投資人更傾向看到實際的營收數據,因此,大多數成功募得種子資金的公司在融資前已經轉換了一部分用戶為付費客戶,哪怕營收規模不大也是一種重要驗證,有加速器指出:「如今在種子階段,競爭的其他初創幾乎都已有可觀收入」,顯示種子輪階段的新創「有營收」已成為默認情況​,部分投資者甚至開始設定明確的收入門檻,例如有種子基金要求新創年經常性收入(ARR)達到 $30 萬美元以上才會認真考慮,另一些則將門檻提高到 $50 萬美元,雖然不同產業對於營收的時間表有別(例如生技醫療類新創在早期往往沒有收入而以研發進展為里程碑),但對於軟體、SaaS 等商業模式較快的領域而言,在種子輪前取得早期營收和付費用戶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不同里程碑的達成比例
圖1、不同里程碑的達成比例


4. 其他里程碑(團隊與市場契合、技術驗證等):


除了上述核心指標外,投資人在決策時也考量其他里程碑或要素:


  • 創業團隊成熟度:早期投資人常評估團隊是否齊備並擁有執行能力,例如是否已組建關鍵技術和業務人員,在過去幾年,雙創辦人團隊往往比單創辦人更受青睞,統計顯示雙創辦人創業公司籌資額平均比單創辦人高30%​,此外,公司成立時間或運營時間也是成熟度的指標之一,有數據指出,種子輪公司的中位數成立年齡約為 3 年​,也就是說,多數公司在成立後經過幾年打磨產品和商業模式,才達到可以募得種子輪的狀態。

  • 技術與專利:在深科技或醫藥等領域,技術突破本身即是重要里程碑,例如獲得專利、完成原理驗證試驗、通過關鍵的技術測試或原型製作,這些里程碑證實產品的技術風險降低,為後續商品化奠定基礎。

  • 市場契合度與合作意向:有些新創在融資前取得戰略合作或試用計畫,如與大型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或獲得加速器計畫支持,這些都可視為里程碑,因為它們代表市場對產品的興趣和信任度,另外,創辦人是否對產業有深刻理解並明確知道問題痛點的創辦人市場契合度(Founder-Market Fit)也是重要的里程碑。





比起高科技但不容易落地的新創,現在的創投更偏好有營收的團隊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幾點結論和趨勢觀察:



1、里程碑門檻提升,新創需更成熟才有機會獲得投資


過去五年內,早期募資市場對新創公司預先達成里程碑的要求明顯提高,如今,投資人在天使輪/種子輪階段期待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想法,而是已驗證的產品和市場,絕大多數成功募資的新創在融資前已完成 MVP 或原型開發,並透過獲取用戶、產生營收來證明市場需求,特別是在 2022 年以後,隨著整體風險投資趨於謹慎,沒有產品或沒有營收就募資的情形越發罕見​,許多創業者不得不把種子輪視為一個更後移的里程(相當於以往的A輪要求),在募資前做到以前可能到A輪才需具備的指標(例如數十萬美元級的年收入),這意味著創業公司平均需要更長的醞釀期,資金正流向那些前期準備更充分的新創。



2、營收與高速增長成為普遍期待


在各產業中,具有早期營收或至少高速用戶增長的新創,更容易獲得投資人的青睞,對於軟體/SaaS類公司來說,現在種子輪階段通常已要求出現付費客戶或ARR指標,對於網路服務或平台則期望看到活躍用戶數與用戶黏度等增長數據,如果沒有收入,必須有其他可以量化的強勁牽引力作為替代。調查顯示投資人對成長性的要求幾乎是硬性指標,大部分種子投資寧可等待公司取得一定營收後才投資​,因此「先做出成績再募資」成為近年的常態,新創必須專注於打磨產品並迅速迭代市場,以在資金進場前展現出耀眼的增長曲線​,由於 2021 年大量前期無營收的投資導致估值泡沫,此後市場迅速調整,投資人重新將實際業績數據置於核心地位,可以預見未來這種注重實績的風氣將延續,要求新創在尋求融資前達到特定業績門檻(例如年營收目標)的現象將更普遍。



3、里程碑類型隨產業有所差異,但核心在於驗證風險


雖然本研究整體結論適用於各行各業,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行業的新創在早期側重的里程碑形式有所不同,例如,在生技醫療領域,研發的里程碑(如臨床前試驗數據、專利授權)可能比營收更重要;在深科技/半導體領域,技術原型性能指標是關鍵;在市場型企業(如電商或平台),用戶增長和活躍度是主要衡量。但不變的核心是,早期投資人希望看到關鍵風險已降低、商業可行性已得到初步驗證的證據,無論透過何種形式的里程碑,新創若能證明項目的潛力和可行性,就更有可能在種子輪脫穎而出。




5 步驟邁向成功募資的航道

5 步驟邁向成功募資的航道


為了提高早期階段(種子輪與天使輪)募資成功的機率,新創公司應專注於完成以下重要里程碑:


1、開發出MVP或產品原型:

完成具備核心功能的最小可行產品(MVP)或可展示的原型,清楚地向潛在投資人展示產品的基本功能與可行性。


2、完成市場驗證與用戶增長:

取得早期使用者或客戶,證明產品有明確的市場需求,積極追求量化成長目標,月用戶或營收成長率建議至少達20%,理想上年度增長超過100%。


3、產生早期營收:

盡可能將早期使用者轉化為付費客戶,驗證商業模式的可行性,設定年度經常性收入(ARR)的門檻,一般建議目標在30萬至50萬美元間,以有效提高投資人的興趣。


4、建立多元的團隊:

投資人偏好具備多樣化且互補技能的團隊,依據我們的經驗,團隊組成至少需要執行長(兼任管理與銷售)、財務長與技術長,多元且精準的團隊將展現對目標市場的深刻理解與適配性。


5、取得智慧財產權或策略合作:

透過取得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增強技術可信度,並建立策略合作或試用計畫,進一步驗證市場接受度。


新創公司若能積極達成以上里程碑,將大幅提升對投資人的吸引力,降低投資人感知的風險,更順利地在早期募資階段取得成功。


過去五年的早期創投資料顯示出「里程碑驅動」的投資邏輯,創業團隊需要先行踩穩一級級台階(產品、用戶、營收等),才能獲得下一階段的資金助力,對創業者而言,這強調了在融資前務實耕耘的重要性,對投資人而言,則反映了他們在充裕項目供給下得以擇優而投的趨勢,未來的創業生態中,預計這種趨勢仍將持續,因此,新創公司需要更快地證明自己、達成里程碑,以順利募資並推動企業發展,這種良性壓力也將促使創業團隊更專注於產品價值與市場契合,在創業旅程早期即打下更紮實的基礎。




頂層專利知識庫

頂層專利科技|陪伴您從專利申請、創價到募資


本文由頂層專利科技團隊編撰,頂層專利科技團隊已在專利產業中耕耘超過10年,並於世界各國接受培訓,學習如何在專利申請時擴大影響力,以及運用專利在資本市場創造價值。在不斷學習精進與服務上千外客戶的過程中,我們逐漸發現了專利的本質與真相,因此決定以「用專利創造長期價值,實現企業永續經營」為使命,讓發明人有不斷創新的能力為社會帶來進步富裕,同時保護自己免於受到惡意競爭者的影響。若您擁有超前的技術、深具市場潛力的發明想要申請專利,或者在專利申請的路上遇到一些挑戰不知道如何突破,歡迎與我們進行一對一線上諮詢,我們會盡力協助您。







參考文獻:



名詞解釋:

1、募資:募資意思是指企業或團隊向投資人募集資金的行為,以支持產品開發、市場拓展或營運需求。

2、群眾募資平台:群眾募資平台是什麼?群眾募資常指的是透過網路平台向大眾募集資金的方式,通常用於新創公司、產品開發或公益專案,讓一般民眾能以小額資金參與支持。常見的台灣募資平台如嘖嘖、flyingV、挖貝 WaBay 等等。

留言


這篇文章不開放留言。請連絡網站負責人了解更多。
bottom of page